国产猛烈尖叫高潮视频免费,久久狠狠中文字幕,国内精品视这里只有精品,亚洲无码一区精品视频

  • <var id="al248"><td id="al248"></td></var>

  • <table id="al248"><acronym id="al248"><bdo id="al248"></bdo></acronym></table>

    <u id="al248"><p id="al248"></p></u>

      1. <progress id="al248"><p id="al248"><thead id="al248"></thead></p></progress>
        1. 中國西藏網(wǎng) > 名家專欄 > 馬麗華

          親歷拉薩30年

          馬麗華 發(fā)布時間:2018-03-13 13:12:00來源: 中國西藏

          當年鐵路只通到甘肅的柳園,其余路程全靠那種老式的大客走青藏公路。1976年全國2000多名應屆大學畢業(yè)生進藏,大都走的是這條路線。當終于到了“低”海拔地區(qū),秋季的拉薩撲面而來:天空湛藍,陽光燦爛,樹葉金黃,一路飽受高山反應折磨的我們,興奮極了:拉薩多么美好,可真繁華啊!

          那一年正值十年動亂結(jié)束,所謂繁華也只相對于沿途的荒寂而言。城區(qū)范圍不大,人也不多,幾條不寬的街道上,只有人民路上的一家餐館,物不美價不菲,據(jù)說曾有幾位外地人不明就里吃過一頓,一結(jié)賬,50元!須知那時咱們進藏大學畢業(yè)生的月工資也才區(qū)區(qū)55塊2毛5分錢。有一間理發(fā)店,同樣門可羅雀,男同事們都是互助理發(fā)。一處配有多個噴頭的公共浴室,倒是我們經(jīng)常光顧的去處。人民路上還有一家新華書店,街對面是百貨公司。當然,上述這些服務設施均為國營,且都是各個行業(yè)唯一不二的。

          物資短缺的狀況持續(xù)了好幾年,糧、油、布、糖等等憑票供應,干部和市民共同清貧。廳局級以上的干部享有特權:每月可憑證購買18斤“富強粉”。時有好心的領導把這一優(yōu)待私相授受,我也就經(jīng)??少I到上好面粉到八廓街加工成面條,且待慢慢受用。也有制作糕點的加工廠,不過無論冠以何種名稱,無一不“干糧”。我牢牢記住了這個位于東郊的食品廠的字,是因流傳在拉薩的一個段子:一輛大車不知硌到了什么,居然猛顛一下蹦起多高。司機好奇,下車察看——噢,原來是東風食品廠生產(chǎn)的蛋糕??!

          至于菜蔬,屬于稀缺,一年四季3大樣:白菜、蘿卜、土豆,均為自勞自食。各家單位院內(nèi)全都辟有菜園,每個周五就是我們在菜地勞作的日子。冬天的餐桌上多為罐頭和脫水干菜,細菜為常年所無。但凡有人去內(nèi)地休假出差,帶回各色青菜,送一把蒜薹給至愛親朋,實為饋贈上品。我曾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發(fā)豆芽,還像現(xiàn)在養(yǎng)水仙花那樣培植蒜苗,兼作室內(nèi)盆景。雞蛋是奢侈品,偶有郊區(qū)農(nóng)民攜蛋挨戶叫賣或物物相易,但是難得碰上。已經(jīng)進入1980年代,在我懷上兒子六七個月的時間里,僅僅吃過40個雞蛋,還是一位警察朋友家養(yǎng)了雞攢下的。次年生子歸來,就見拉薩菜市場上,來自青海的大雞蛋成筐論堆地賣,就嘆氣,早一年來賣該多好。

          與物資匱乏相配套的,是能源的短缺,既無煤炭也無燃氣,燒飯用汽油爐,夜晚常備蠟燭。最令人不耐的是在1980年代初,風靡電視劇《射雕英雄傳》,正看得入神,斷電了。一群人趕緊騎上自行車,直奔不斷電的西藏日報社,擠進人家繼續(xù)觀賞。1990年代初用上電腦,因停電丟失過作品,我還為找不回的靈感大哭過幾回。而那時羊湖電站已經(jīng)開工,風傳將于1995年解決電荒。我們心喜又焦急,經(jīng)常念叨:九五年什么時候才能到來??!

          80年代初期的拉薩仿佛是在一夜間嘩然開放的。先頭部隊是誰?浙江人,修鞋的和做衣服的,縫紉機就擺在街邊;后續(xù)者是四川人,大棚溫室種菜的等等,繼而眼見著拉薩街頭川菜館漸漸多起來;甘青以回民為主,從事流通生意;另有中原各省出苦力的,載客的三輪車夫之類。福建人是隨著1985年中央及各省市援建的43項工程而來,絕活是石匠。大興土木那幾年,相關各工種就此紛至沓來。

          1976年10月來到拉薩,和山東女同學 在布達拉宮前合影。左后一為作者。攝影/陳宗烈 沈晶

          差不多就在這一年,為時十年的種菜生涯結(jié)束。那時我已在《西藏文學》做了幾年編輯,也在后院親手墾殖的菜地里年復一年地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捉蟲,滿懷喜悅地看著鮮嫩菜葉一天天長大。當菜市場的蔬菜應有盡有,后院只好改種花了。看到草本的木本的花朵在拉薩的陽光下競相芬芳,這顆熱愛種菜的心卻難免失落。直到新世紀來臨,為采寫《藏東紅山脈》,我走遍了昌都地區(qū)每一縣份,還懷揣著“菜籃子”情結(jié),訪問了每一縣城的菜農(nóng)。當聽說滋養(yǎng)了我們多年的山東大白菜已被更具優(yōu)勢的日本品種所取代,感到了再一次的失落。

          物質(zhì)驟然豐足只是一個方面,自然界的變遷同步進行,可謂天翻地覆?,F(xiàn)在的游客不會知道,從前的拉薩,夏季也寒涼,需穿兩層衣裳,且是每夜必雨,無一例外;冬季酷寒到必備毛皮大衣,且是整夜大風沙。仿佛追隨著改革開放的升溫,氣候明顯轉(zhuǎn)暖,自然規(guī)則改變。自從某年夏季某一天,不經(jīng)意間望見南山陰坡泛起綠色,此后每年夏季都是這樣子。拉薩的老人們說,荒山也能長草,那可是從前見所未見的。

          1990年代前后那幾年里,拉薩城的變化不可謂不神速。布達拉宮下破舊的民房拆除了,寬闊的廣場出現(xiàn)了,很好。但是拉薩河上的古瑪林卡消失,填河造地,取代為水泥建筑,卻讓我們一群耿耿于懷——這個可直譯為“小偷”林卡的河心洲,曾被各類植物覆蓋,據(jù)說舊時作為強盜們的避難地,長久以來則是沐浴節(jié)的核心場所。

          2006年夏季里,一別三年故地重訪。入夜的拉薩華燈初上,布達拉宮廣場的噴泉隨樂而舞。二三十年間的改變恍若隔世,曾經(jīng)的艱苦令人懷想,正是在那樣艱難的情境中我寫下了《藏北游歷》、《西行阿里》,直到《靈魂像風》。后來物質(zhì)條件和出行條件都大為改善,對于所有的善待反倒是無話可說了。這樣的感受可能是我們一代人的共同經(jīng)驗吧!此刻我相當懷念的是,每逢下鄉(xiāng)前,用煤油爐的微火,在高壓鍋里烘烤出足有四寸厚的發(fā)面餅,堪稱全世界的最美味。

          (責編: 陳冰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的和平解放(下)

            昌都解放的消息傳到拉薩后,達扎等人的依靠武力可以阻止解放軍進藏的幻想迅速破滅,拉薩僧俗上層一片驚惶。[詳細]
          • 西藏的和平解放(中)

            1950年5月,攝政達扎等擢升孜本阿沛·阿旺晉美為噶倫,并命他赴昌都擔任總管,擔負指揮藏軍阻止解放軍前進的“重任”。[詳細]
          • 西藏的和平解放(上)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在北京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