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猛烈尖叫高潮视频免费,久久狠狠中文字幕,国内精品视这里只有精品,亚洲无码一区精品视频

  • <var id="al248"><td id="al248"></td></var>

  • <table id="al248"><acronym id="al248"><bdo id="al248"></bdo></acronym></table>

    <u id="al248"><p id="al248"></p></u>

      1. <progress id="al248"><p id="al248"><thead id="al248"></thead></p></progress>
        1. 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原創(chuàng)

          崢嶸歲月,值得回首

          發(fā)布時間:2021-08-23 20:05:00來源: 中國西藏網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從封閉落后的封建農奴制社會一舉邁進社會主義新社會,實現了社會和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社會舊貌換新顏。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們有幸采訪到了當年進軍西藏的十八軍戰(zhàn)士鄧親和同志。鄧親和同志親歷了昌都戰(zhàn)役、進軍拉薩、和平解放西藏等重大歷史事件,是那段艱難歲月的歷史見證人。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向那些為解放西藏、建設西藏貢獻終生的前輩們學習,充分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讓“老西藏精神”在新時代彰顯豐富內涵,不斷與時俱進。

            鄧親和,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人,出生于1931年,十八軍52師文工隊戰(zhàn)士。1950年,鄧親和19歲,正值高三,成績優(yōu)異的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放棄了繼續(xù)讀書的機會,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途,從此在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人生最寶貴的青春足跡。初見鄧老師,她親切和藹的樣子,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老人雖然退休多年,但是她的生活仍然格外豐富。據老人講,她的作息時間比較規(guī)律,堅持做八段錦鍛煉身體,自己做家務,空閑時間還會看書看報、提筆練字,或是彈彈電子琴,唱唱歌等等,生活豐富多彩。此刻,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年輕時鄧親和的神態(tài)與風采。回首那段崢嶸歲月,翻雪山、過草地、穿峽谷、涉冰河……面臨高山缺氧的生命危險,趟越急流冰河的刺骨鉆心,爬冰臥雪、忍饑耐寒,遇艱險不畏其險,歷困難不以為難,樁樁件件好似一首首雋永的絢麗詩篇,常在她記憶里回蕩,令人難忘。

           
          圖為鄧親和在彈電子琴

            當問及為什么要參軍時,老人情緒略顯激動,她說:“抗日戰(zhàn)爭十四年,內戰(zhàn)三年,人民苦不堪言,國民黨的腐敗,戰(zhàn)爭的迫害,對解放的急切盼望,使我的參軍思想深埋心底。1949年12月15日,解放軍到了犍為,犍為解放了!解放軍進城,我就跑到街上去看解放軍。只見縣政府南面南街上所有商鋪的臺階坐滿了解放軍。他們雖然征塵滿面,顯得很疲勞的樣子,但是個個坐在自己的背包上,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對百姓秋毫無犯,真是仁義之師??!難怪解放軍能打敗蔣介石裝備精良的幾百萬軍隊。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光明!恰逢十八軍52師文工隊擴編招兵,進軍西藏,解放西藏。作為祖國的一名熱血青年,抗日戰(zhàn)爭不曾為國扛槍打仗,解放戰(zhàn)爭又沒有出一點力,此時不去更待何時?我就跑去報名?!?/p>

            1950年,鄧親和如愿參軍,成為十八軍52師政治部文工隊的一名文藝兵。3月,全軍在樂山舉行了向西藏進軍的誓師大會。4月,52師進駐眉山。9月,向甘孜挺進。9月13日,軍隊到達甘孜,與先遣支隊勝利會師。根據先遣支隊的寶貴經驗,為適應高原氣候,他們學習藏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吃糌粑,喝酥油茶,以增強體質。從不習慣到勉強適應再到喜歡,大家從思想感情和生活習慣上發(fā)生了大轉變。除此之外,他們還利用閑暇時間,努力學習藏語。學好藏語,他們才能更加貼近西藏老百姓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民俗風情,才能更好地完成宣傳工作。十八軍的戰(zhàn)士們雖然身處高原,面臨著高寒缺氧、缺衣少食等復雜艱難的問題,但是他們不畏艱難,迎難而上,苦中作樂,完成了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9月23日,軍隊挺進昌都,一路上他們需要翻越很多座高聳的雪山,由于高山缺氧,人人頭昏腦脹,胸悶嘴烏的喘不上氣來。一路上他們竟翻過了雀兒山、埃拉山、雪齊山、宗拉夷拉、格拉、加皮拉、達馬拉等十幾座雪山,翻越雪山的艱難且不說,趟過一道又一道的冰河更是考驗人的意志。有一天竟然趟了十幾次冰河,河水冰冷刺骨,像刀割一樣,晚上宿營時鞋襪都難脫下來,每個人的腳都泡脹了,大腿兩側一道道血紅的皴口痛徹鉆心,他們把急救包里的凡士林拿出來抹抹就睡了,第二天又都精神抖擻地繼續(xù)爬雪山、趟冰河。在向昌都挺進的路途中,鄧老給我們講了讓她記憶最深刻的事之一——趕牦牛。文工隊在進軍昌都時是牦牛運輸大隊的一部分,運輸糧食、彈藥、藥品等前線物資。趕牦牛簡直就是解放軍的一門新課。尤其是他們一些新入伍的女學生,過去在家見到馬,怕尥蹶子踢倒;見到牛怕它的犄角抵人?,F在要趕著這么一群牦牛當運輸隊,開始心里都有些害怕,但一想現在是解放軍了,還怕這怕那,就壯著膽卻又小心翼翼地一個人拉著牛的籠頭在前面走,一個人用樹枝當鞭子在后面趕,前面的人拉它不走時,后面的人就抽一鞭子。好不容易過了甘孜第一道橋,來到山邊小道,一邊是林深樹密的高山,一邊是波濤洶涌的雅礱江。哪料牦牛見到樹叢猛一下掙脫繩子就呼啦啦地朝山坡上跑,往樹林里鉆。你在樹這邊趕,它就從樹那邊往更高處跑,更糟糕的是有的牛背上的馱子翻到地上順著山坡叮鈴哐啷地滾到雅礱江去了。這時趕牛的同志急得哭著站在路邊上不知所措。幸虧后面上來的藏族百姓幫他們把牦牛從樹叢里趕出來,又下到江中把馱子撈上來,還教給他們趕牦牛的辦法:一群牦牛只要有一只領頭的在前面走,其他的就都跟著走了。不要一人一頭的前面牽著后面用鞭子緊抽,越是這樣一牽一抽,它越不肯走,趕急了就出現亂鉆亂跑的情況了。老人一臉歡喜地告訴我們:“多虧了藏族同志,我們呀,像上了一堂生動的趕牦牛課?!?/p>

            鄧親和告訴我們:“行軍途中,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困難,都用我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一化解了。行軍生活既錘煉了我們的意志,更增長了我們的智慧。”據老人說,文工隊沿途演出,無論是農村還是牧場,在空地上掛塊大幕布,幕前是舞臺,幕后化妝、換裝?;瘖y組同志見地勢是個斜坡,就地挖個戰(zhàn)壕樣的溝,溝沿做化妝臺,演員站在溝里化妝十分方便。文工隊的任務主要是宣傳我黨的民族政策、優(yōu)惠政策。據老人說,西藏的老百姓對他們并不排斥,還愿意讓解放軍留宿家中。行軍途中,除了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之外,還要抽時間排演節(jié)目,以便更好地完成宣傳工作。一路上,他們排演過《鋼骨鐵筋》《巴安弦子》《甘孜鍋莊》《蘇聯紅軍舞》《民族大團結舞》《紅旗腰鼓》《新疆舞》《蒙古舞》等歌劇舞蹈和《一支卡賓槍》《買賣公平》等藏語小劇。文工隊為進軍西藏,沿途宣傳黨的政策、解救深受苦難的西藏人民做著充分的準備。在昌都海拔5000多米的達馬拉山修筑昌都至拉薩段公路,他們除了參加修路之外,還在寒風中穿著單薄的舞衣堅持演出了13場。每次遇到困難時,他們都以歌劇《鋼骨鐵筋》里張排長的唱詞“朔風吹,透骨寒,為了革命不怕困難”互相勉勵鼓勁,繼續(xù)堅持。就這樣,文工隊的歌聲響徹雪域高原。由于長時間風吹日曬,同志們的臉脫了一層皮又一層皮,像開了花一樣;又因山上潮濕,早晨起來個個都腫眉泡臉的。即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也不曾退縮,認認真真地完成每一次演出任務,獲得了領導和西藏人民的支持和歡迎。

            
          文工隊下鄉(xiāng)演出跳新疆舞

            
          文工隊下鄉(xiāng)演出跳西藏舞

            11月,到達昌都。那時昌都已經上凍,寒冬來臨,后繼運輸的冬衣、糧食都未到,隨軍運輸的代食粉也所剩無幾。冬季燒柴也缺,昌都地區(qū)全師還有3000多騾馬需要冬季飼料。為了安全度過高原的第一個冬天,保障人馬健康,領導本著“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針,自力更生、克服困難:規(guī)定每人每天暫供六兩代食粉(當時是16兩1斤),上山砍柴割草,保障人不受凍,騾馬也有充足的飼料過冬。當時領導安排文工隊的砍柴任務是五萬斤,大家在半飽的狀態(tài)下,仍然發(fā)揚“吃大苦、耐大勞”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你追我趕的設法多砍柴。經過一周的砍柴活動,文工隊一共砍了53000斤,超額完成了任務。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全師順利度過了高原的第一個冬天。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和平解放西藏的大門終于打開了?!妒邨l協議》簽訂后,5月25日,毛主席發(fā)布進軍西藏訓令指出:“我人民解放軍為保護協議的實現和鞏固國防的需要,決定派出必要的兵力進駐西藏”。根據這一訓令和西南軍區(qū)指示,十八軍決定立即分批向拉薩進軍。第一批進軍西藏先遣支隊由軍區(qū)副政委王其梅任先遣支隊司令員,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西藏和談代表團部分全權代表與先遣支隊同行。先支由154團一個加強連200人,52師文工隊40人,軍師直屬機關若干人,共300多人組成。先支于1951年7月25日從昌都向拉薩進發(fā)。鄧親和與戰(zhàn)友們一路爬雪山、趟冰河,經過43天步行行軍的艱苦跋涉,終于在9月5日到達拉薩。9月9日,部隊舉行了盛大的拉薩入城儀式。10月26日,張國華軍長、譚冠三政委率領的主力部隊到達拉薩。在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和僧俗人民的夾道歡迎中,戰(zhàn)士們高舉毛主席、朱總司令肖像,打著上百面彩旗,軍區(qū)文工團和師文工隊聯合的龐大軍樂隊高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一百多人的腰鼓隊精神抖擻地打著腰鼓,部隊首長、全體干部戰(zhàn)士浩浩蕩蕩地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其氣勢之雄壯,人民群眾歡迎之熱烈,對那些試圖對我先遣支隊進行武裝挑釁的親帝分子和分裂主義分子不啻是一個有力的回擊。

            緊接著西南軍區(qū)首長電示:進藏部隊酌情進駐日喀則、江孜地區(qū)。于是,52師文工隊又同154團一個連,肩負先遣任務繼續(xù)向前,于11月5日從拉薩向江孜挺進。

            要說這一路上什么東西最珍貴,我想應該是大家在陪伴中結下的革命友誼。部隊一路經由曲水、白地、浪卡子,渡雅魯藏布江,翻越4000至5000多米終年積雪、氣候惡劣的兩座雪峰 —— 崗巴拉和卡汝拉。老人告訴我們:“翻卡汝拉那天,我總覺得兩腿沉得挪不動,像綁了沙袋似的,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盡管卡汝拉5000多米,沒有從昌都到拉薩翻越的丹達山高,可是,這一天翻卡汝拉竟如此困難。這一路只有一個連隊與我們文工隊同行,沿途非常荒涼,人煙極其稀少,為避免遭到意外,隊領導叮囑我們絕對不要掉隊,想到這些,我咬緊牙關,堅持緊隨隊伍不讓自己掉隊。但是,前面同志們停下來休息時,我還是在隊尾隔著一段距離。一次,大家又休息時,分隊長章斐然發(fā)現我不對勁,馬上就有幾個同志到我跟前要幫我背背包。我緊緊抓住背包帶就是不讓別人幫忙。分隊長看這樣拉來拽去的,反而消耗體力,只好留下胡克鶼同志牽著馬叫我騎上走。我覺得很丟人,我就不信我堅持不下去。所以任胡克鶼同志一路三番五次地勸我騎上馬走,我就是不上馬背,咬著牙盡力保持著能看得見前面隊伍的影子,不要拉的太遠,他只得牽著馬就這樣陪著我走了半天。中午,吃過簡單的午餐,隊伍又繼續(xù)前進。這時分隊長章斐然牽著馬到我跟前,命令式地讓我騎馬,分隊長口氣嚴厲地說:‘我們進軍這最后一段路程,能不減員,就是最大的勝利。你老掉在后面,如果遭遇在昌都戰(zhàn)役中敗逃的藏兵偷襲,有個三長兩短,會是什么結果呢?’聽完這些話,我只得服從安排。由于我個子低矮抬了幾次腿都上不去,分隊長蹲在我面前,讓我踩著上,就這樣,一路上分隊長成了我的上馬石,為我牽著馬與隊伍一道前進。翻過了卡汝拉,晚上宿營時我飯也沒吃,吃了衛(wèi)生員給的藥就睡了。第二天出發(fā)時,分隊長又牽著馬來到我跟前,不等他開口,我趕忙說:‘今天我自己可以走’。只見分隊長和衛(wèi)生員交談了一陣,我估計:大概是我昨天屬于嚴重的高山缺氧反應,今天下山,險情就消失了吧!隨后總算免了我騎馬的特殊待遇?!弊罱K,在同志們的關心照顧下,鄧親和沒有在卡汝拉倒下,也沒有遭遇險情,與全隊同志一起于11月13日順利到達江孜,圓滿地完成了“無一減員”的先遣任務。

            入城后,文工隊分別住在江孜城郊強查洞幾處民房里。初到江孜,后方給養(yǎng)一時運不上來,蔬菜等主副食又得不到有效供給,西藏只有土豆、元根,他們還不能隨便采購。西藏工委和十八軍黨委遵照毛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提出“搞好生產是進藏部隊長期的一項中心任務”,文工隊同分工委全體工作人員一道在帕拉開墾荒地、播種糧食。天寒地凍又缺少農具,用鐵锨鏟鏟不動,用十字鎬挖,一鎬下去,直冒火星。同志們想方設法烤凍土,翻起一塊一塊像鐵板一樣的凍土,晾在太陽下曬,然后再一鎬一鎬的砸碎、耙平,沒有耕牛,男同志就扛起繩拉犁,女同志平地耙地。江孜海拔4000米以上,平日里都缺氧,此時再加上勞累更是頭暈腦脹,上氣不接下氣,可是他們充分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終于開出一片荒地、撒下種子、收獲了自己種下的糧食,做到了一部分自給,在西藏群眾中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文工隊還在住地附近開辟了一塊地種菜,用實際行動徹底粉碎了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妄圖用糧食困住解放軍進而餓走解放軍的美夢。

            
          圖為1953年,文工隊菜地豐收

            他們平時練功、排演節(jié)目,既無排練場更無練功房。群眾的打麥場就是排練場,貴族頭人的林卡(私人森林公園)就是練功房,雨天他們就到搭了篷的伙房飯場排練節(jié)目。文工隊遵循“黨的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配合分工委各階段的中心工作,到宗谿農村、牧場巡回演出,宣傳《十七條協議》,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常年巡回演出在年楚河兩岸。如果去的地方不是很遠,他們都是背著背包、樂器徒步而去,遠的路程才會騎馬。他們演出的節(jié)目都以短小精干的演唱、舞蹈、藏語小劇為主,藏族群眾看了非常喜愛,有的人從河對岸趟水過來觀看,看完演出后深夜才趟河返回去。

            
          圖為徒步下鄉(xiāng)演出的文工隊

            1957年,鄧親和同志調回內地,在西藏民族大學教書,直至退休。鄧老師堅守初心,不忘使命,為西藏的解放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愚昧走向文明,從貧困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西藏的跨越式發(fā)展背后離不開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前輩們,離不開黨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我們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戮力同心,共創(chuàng)西藏美好未來?。ㄖ袊鞑鼐W 文、圖/楊麗慧)

          (責編: 李絲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