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猛烈尖叫高潮视频免费,久久狠狠中文字幕,国内精品视这里只有精品,亚洲无码一区精品视频

  • <var id="al248"><td id="al248"></td></var>

  • <table id="al248"><acronym id="al248"><bdo id="al248"></bdo></acronym></table>

    <u id="al248"><p id="al248"></p></u>

      1. <progress id="al248"><p id="al248"><thead id="al248"></thead></p></progress>
        1. 中國西藏網 > 西藏新聞 > 資訊

          西藏普納村迎來新生活

          吳迪 發(fā)布時間:2017-12-28 18:55:00來源: 工人日報

          在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以東130多公里的雅魯藏布江畔,有一處藏語叫做“普納”的地方,意思是“什么都沒有的地方”。就在這片荒地,僅11年就形成了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如今已是街道整潔、欣欣向榮的民族團結典型村。

          2004年,318國道完成在日喀則市仁布縣切洼鄉(xiāng)境內的改道,原先只有牧民來放牧時才有生機的“普納”,或許并不知道這條路將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命運。

          答案在兩年后就揭曉了。仁布縣轄八鄉(xiāng)一鎮(zhèn),以藏族居民為多,此外還有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同胞。來自這些鄉(xiāng)鎮(zhèn)的54戶貧困戶響應號召和安排,離開自己世代生活的物資匱乏、土壤貧瘠的老家,來到普納村,開始扎根和建設新家園。一同而來的,還有隨著318國道改道完成后,從內地來藏區(qū)做生意的漢族同胞。

          在切洼鄉(xiāng)黨支部書記劉俊華看來,普納村能夠聚集多民族同胞共同生活,原因在于這里通了國道,此外還在修建鐵路。“這里處于交通要塞,來來往往的車和人多,適合做生意。比如餐飲、修車、加油站等生意都快速發(fā)展了起來?!眲⒖∪A說。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狀況的改善,直接給當地群眾的觀念、營收方式和生活水平帶來明顯變化。據日喀則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僅去年一年,仁布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004萬元,同比增長45.8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8.7136億元,同比增長39%;全縣地方生產總值5.3億元,同比增長16%;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7047元,同比增長17%。而11年前,當地人均年收入不過1000元左右。

          這一數據,從普納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尼珍那里也得到了印證。今年40歲的尼珍是一名有著10年黨齡的基層藏族女干部,她說:“以前,普納村還沒建立的時候,很多人都散居在原先的八鄉(xiāng)一鎮(zhèn),非常貧困,有的人一年才收入三四百元錢,現在年收入已經達到7000多元了?!?/p>

          據資料顯示,切洼鄉(xiāng)去年的經濟總收入、人均年純收入已遠高于西藏地區(qū)脫貧標準。普納村監(jiān)督委員會主任、38歲的邊巴告訴記者:“原先搬遷來的54戶都是當地的貧困家庭,現在只剩下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和尼珍當初也都是貧困戶,經過自己的努力,不但改善了經濟條件脫了貧,還都被村民選舉成村干部,繼續(xù)帶大家脫貧。”

          在這個多民族的村子里,人們其樂融融。劉俊華說,和諧共處的原因除了人們的主觀意識,還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有力宣傳,激發(fā)了居民互相建立信任的主動性。

          “藏、漢、回、彝等多民族在這里生活、工作、經商、辦企業(yè),他們就像一家人一樣互幫互助、和睦友愛,激發(fā)了民族團結的正能量?!比什伎h委宣傳部副部長尹文平在民族團結示范家庭央珍家門口說。

          央珍和丈夫徐文軍于2002年結婚,是當地常見的藏漢通婚家庭。像他們這樣的跨民族家庭,在全鄉(xiāng)共有37戶?!翱缑褡逋ɑ?,是文化交流、經濟發(fā)展的自然產物,不僅密切了各族同胞的關系,融洽了縣鄉(xiāng)和諧程度,對社會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更是一種凝聚力量?!?/p>

          在回應記者“你認為怎么才能保證家園穩(wěn)定發(fā)展、脫貧致富”的問題時,“團結”和“各民族團結”是當地群眾應答頻率最高的詞匯。

          今年83歲的藏族老人巴桑連續(xù)多年自發(fā)組織街道上回族、漢族、藏族經營者在自己的店面懸掛國旗,她說:“我們現在的好生活,都是因為政策好,我們各族百姓都應該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p>

          回族大叔馬彬林在普納村邊經營一家修車鋪,剛來此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舉目無親,藏族同胞幫他找場地、墊資金、買工具,等修車鋪的生意有了起色,馬彬林便開始了至今連續(xù)多年的向本地貧困群眾送米、油、錢的報恩之旅。此外,漢族小伙蒙宇明主動找來4名藏族學員,向他們傳授烹飪技巧,藏族姑娘吉宗學成后自己開了店,如今每月純利潤超過5000元,帶動全家脫貧。

          尼珍說:“下一步,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宣講十九大精神和國家政策,讓老百姓豎起的大拇指更有力道?!?/p>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